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苏亚涛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碑骨帖韵,直抒性灵

2013-10-10 15:48:59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张金梁
A-A+

  清代碑学的兴起,是中国书法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。特别是康有为“尊碑卑帖”之论盛行后,人们的审美观点大为改变,重骨力尚气势追厚重求粗犷成为时尚书风。遒媚潇洒清劲爽快的帖学虽然受到冷落,但仍然在书坛上占据着重要地位,因此基本形成了书法碑帖双向发展的模式。后来有识之士尝试着将碑帖书法进行融合,虽然路途艰辛有得有失,但终归出现了诸如于右任、沙孟海等不少成就颇高的书家。因此这条山重水复而又极具诱惑力的书法创新之路,吸引者众多勇于攀登的书家。近期得见亚涛君之书,发现其也是一位不畏艰难上下求索碑帖兼修的实践者,这种大胆选择和积极向上的可贵精神令人钦佩。
  亚涛君志学之年即留心翰墨,初习唐楷继喜魏碑,特别对笔力雄强圆劲、结字宽博舒展、气势豪迈磅礴被推为圆笔典范的《郑文公碑》情有独钟,经过近二十年的临习参悟,苦心孤诣所得良多。其结字骨气洞达,气象不凡,善书之声雀起。之后其又不甘心亦步亦趋的学习古人,有感于刘熙载《艺概》所谓“北书以骨胜,南书以韵胜。然北自有北之韵,南自有南之骨。”意欲将雄健深刻以骨力见长的北派碑板体势,与风流温雅以韵致动人的南派帖学书法取长补短合二为一。于是采取了肯定、否定、否定之否定精神,敢于抛开成绩挑战自我,开始了碑帖兼修的书法学习和创作的尝试。在此过程中,他大胆借鉴前人碑帖结合经验,取法视角不囿于碑学帖学,在字体上也不限于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,打破了流派意识和门第观念,凡符合自己审美意识者均广采博取为我所用。更服膺王铎“书不师古,便落野俗一路……善师古者不离古、不泥古”之学书理念,在临帖上不拘于形似,而是更注重意趣韵味,溶他人魂魄铸自家风神。在广泛临习中,在行书上最终确定以清人浑厚平正一路书法为主攻目标,对沈增植、翁同龢、潘临皋、李瑞清等大家笔法意韵所得尤多,故其行书或浑穆、或奇崛、或清雄,均能气沉力实,格调不凡。在楷书上心仪于王宠、八大山人,特别对弘一法师用笔之干净、结体之疏朗、气息之清雅顶礼膜拜,观赏亚涛众多的颇具空、灵、静的小楷册页,可以体会到其于此类风格的理解之深。
  亚涛君之优点在于聪明而不舍勤奋,每年临池所废之纸何止三千,仅册页就有百本之多。其敏于事而不固执,能够时刻反省自己,不骄傲自满独持偏见,不固步自封一意孤行,力争广采博取厚积薄发,不畏艰险勇于攀登。在快节奏重物质的时代,人们难免浮躁。亚涛君有大隐于市之志,完全以一种“游于艺”的心态来对待书法,尽量减少功利因素的干扰,以亲近经典与古为徒为乐。这种游离于当代书坛之外的状态,使其笔下不沾染时风流弊,尽显临池获得的“古意”和面貌一新的自我“另类”。苏轼曰:“吾书虽不甚佳,然自出新意,不践古人,是一快也。”黄庭坚亦云:“随人作计终后人,自成一家始逼真。”可见个性和出新对一个艺术家而言是何等重要,倘若只能随人俯仰、朝秦暮楚,势必失去自我沦为庸常,亚涛君正在为自己书法的“新意”和“自成一家”而不懈努力追求着。
  书法从表象上看是一门技巧,但更是文化,其内涵极为丰厚,没有文化和其他艺术的滋养,下笔一定是苍白而浅薄的,只剩下书体和书写技巧的书法是不能深刻隽永的。唯技巧论、唯功夫论,只能越走越窄,越走越难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书法不是练出来的,而是养出来的。所以说学书法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,要能够技近乎道,做形而上的探求。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,亚涛君先后读研于吉林艺术学院,访学于吉林大学古籍所,进修于清华书法高研班等,转益多师广采博取,不断的充电和获取营养为其书法的发展突破储蓄了正能量。
  汤之盘铭曰: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”我们期待着亚涛的书法境界常新、艺术水平更上层楼。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苏亚涛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